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57章(1 / 2)

加入书签

走得好一截子,又惊奇道:她可生得真白!

生得白嘟嘟的秦巧一进到灶棚,外边就淅淅索索地下起了毛毛雨。

她心里庆幸自己跑了不少路,悬起蓑衣,先熟练地擦洗着灶台。

小灶台最讲究,牛娘子爱挑刺,她直将缝隙里的油啧都抹去才算了事。

小木盆里泡过碱粉,她掺了些热水,涮过抹布,正端着脏水去倒,就看罗云英一脸喜气地进来。

又为什么事情高兴?

昨日不还唉声叹气,说牛娘子挨板子后,越发难伺候呢。

心里好奇,嘴上她不主动问,只同罗云英呐个晨安。

罗云英哼哼几下,甩了大灶上的米袋子,凑在小灶上忙活。

秦巧再进来,就瞧见她正忙着在做朝食。

也不是什么稀罕吃的,寻常的粥米,只不过滚过不少生鱼肉、鲜贝之类的。

一数,竟有五大碗。

屠管事、牛娘子、两个从了屠管事的女子,怎么还多了一碗?

察觉到秦巧的目光,罗云英眼珠子一转,颇为叹惋地摇摇头:“说你命贱,你还不服气!瞧瞧这好物,都是给主子们吃的。两眼一睁,天亮了,好吃好喝的伺候到嘴边,这日子赛得过神仙!”

“莫不是姐姐我不提点你,实在是你运道不行,沾不了这福气。床瓤子一个空塞一个腚,你不稀罕,自有人巴巴往上凑!”

秦巧好容易听明白她这番讥讽话,耐不住往前一步:“你您是说,屠大管事又纳人了?”其实她本来是想问,又有哪个女子终于屈服了?

罗云英:“纳什么纳?你当是正经人家的妾室呢?不过是屠生打空来这处时,用来解闷的玩意罢了。”

至于是谁,她却不提。

只留秦巧好奇得挠心挠肺。

无它,盘算来回,阖村还有几个遭屠生惦记却未得手的妙龄女子?

若真是崔八被强,那做兄长的崔三郎自然不会束手,莫不是昨夜闹过,被杂役们乱棍攮死了?

怀了一腔担忧,好容易到放饭的时辰,人伍之中终于出现崔家兄妹的身影,她才安心。

不过一瞬,又有些困惑——若不是崔八,还有旁人?

既是旁的不相干,秦巧自然不做理会。

今日有罗云英盯着,再如昨日一般的小手脚便不能了,她按照惯例给所有人放过粥食,这一日天际擦黑,准点下工回家。

再过两日,两日之后,她便和这个地方再没有来往了。

想及此,也无什么好记挂的。

归家之后,见灶房空处果然有一草笼子,里边窝着两团团小小的黄绒绒,便知这是阮氏今日去捉回来的。

哥哥秦丰收不愿意挪动,蹲在笼子跟前,傻笑着跟妹妹念叨:“妹妹,妹妹,小鸡子可乖了。花花说等它们长大,就能在院子里跟我一起玩喽。”

早前的那尾大黑鱼终于淡出他视线,阮氏手起刀落,去鱼鳞刨内脏,正一点点挑去细刺,预备剁肉泥滚成鱼圆子吃。

长亲辞世,子女辈是要茹素半载的。

奈何家中没什么上心,不过忌讳落人口舌,便不做传味的样式。

剁剁剁的响声中,阮氏话闲:“两只鸡子,竟要二十八个铜板呢。我寻了好几家,这两只算是顶康健的。别看这会儿耷拉眼,等睡够叫唤起来,声可不小呢。”

秦巧:“嫂子辛苦了。”

这有啥辛苦的。

阮氏抿嘴笑笑,指了指暗处竹架上的一处,“捉了鸡子,我还要了一小包蚕点呢。”

秦巧起身去看。

竹架子是她闲时候撑起来的,一人高,分做三层,最上面的一层是个大敞口的箩。箩底铺了一层淡色的碎步,分散着不少小黑团,最上面是已经切成丝状的桑叶。

凑得近,扑鼻而来独属于桑叶的青草味道。

以前在工坊的时候,她上织机,做的是生丝成布的活计。

且大同府不同于福州,桑树难生,不好养活蚕种,织坊中多用从凤阳种好的棉花团子。

要论织坊何处负盛名?非江淮莫属!且江淮的生丝价贵,运到大同府,做成云絮般的冬被,一床便能卖出五两银子的高价呢!

“我还是头一回见蚕种呢。”

秦巧忍不住好奇,“这样铺上桑叶子,就能生出蚕丝来?”

阮氏便笑着解释:“哪里就生蚕丝了。”

于是从生蚕虫、喂饲、成茧、泡发拉扯等大致说了说,“去岁县里让咱们村改稻种桑,今岁又说粮食不够,重改种稻,但是留了不少桑树。

这一小包生出白蚕虫后且能吃着呢,喂上些日子,看看数目。多了便做两床新被,少了,一人一身暖和上衣也行。”

秦巧听她盘算,再忆起早前家中乱糟糟,心下感慨:若是当初爹没有贪吸什么神仙膏,有娘和阮氏在,秦家的日子绝不会沦落到眼下这光景。

她有她的感慨,阮氏也有她的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