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137节(1 / 3)

加入书签

同个行业都开始‘隔行如隔山’,那需要的人,需要的技术,岂不是多到没影——他们学起来更难了!

紧接着,无才也说到了这点:

“呼吸病学和消化病学已经完全成了两个互不相容的科目,医生们完全无法互相理解对方的知识,更不要说医疗行业后面说匹配的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总之,现代工业化已经复杂到完全想象,而大家目光所及的地方,每处都是各行各业配合出来的科技结晶,涉及到的内容太多,我也是一知半解,就尽量讲我所知道的给大家,要是不知道的我就现查,大家不要急。”

说着,天幕上的无才就走动起来,她来到了楼房后面,指着一处脱落砖石下裸露出来的灰色块状物说道:

“砖只是装饰,现代的楼房采用的是水泥,是用磨成粉的石灰石和其它材料配比而成,里面还有钢筋作为骨架进行支撑,这样才能盖这么高。”

她说完,三个时空的无数人同时叹起气来。

墨家钜子更是颓废的摇了摇头。

就不论他们能不能用钢筋搭房骨,仅仅是将石灰石磨成粉——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便是海量数字,那就算他们得到了这项技术,最终也只不过是能给帝王的宫殿,亦或者死后的陵墓增添那么几分光彩,丝毫不会有惠及平民的可行性。

“只有那样大的机械取代了人力,技术才有可能惠及无才这样的平民,可这样的技术,如今根本做不到!”

叶图南还在注意着手机信息的回复,皇帝们还是没有说话,倒是三个时空里的普通人在踊跃提问,因为人实在是太多,消息已经快成了残影,看不清楚的她只能先注意着最上方出现的内容。

除了表达遗憾之外,很多人正在询问,有没有更适合他们的石头房子。

这点,叶图南还真的知道些许。

因为早期的木材资源极其广泛,而且有着大量的巨木,华夏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是先发展的木制建筑,所以技术大量的点在了木质建筑上,秦汉乃至唐时期的宫殿真的很高,甚至可以达到几十米。

就比如考古复原的唐朝万象神宫,柱坑直径能有九点八米,整个座子能有八十九米高,而万象神宫——复原推测的大概在九十八米之高。

可惜,木材资源属于消耗品,随着时间和战争带来的焚毁等等原因,巨木越来越少,于是建筑‘憋屈’的开始往砖石建造方向转,也就是向夯土和砖块的方向进化,这也是为什么明清皇宫越修越小的缘故之一,毕竟起步晚,技术不成熟,支撑架构的木材也没了。

不过,建筑技术演变还是惠及了部分普通人,这就有点像军用技术慢慢转民用一样,秦汉唐时的普通人还是木质的房屋,而明清农人则可以住夯土房乃至石砖房,这无疑是很好的进步,毕竟,在偏冷的地方,土房和石砖房的御寒性能不言而喻。

叶图南将自己知道的这些全讲了出来,她又拿出来个手机,将自己搜索到的红砖给大家看:

“目前来说,适合你们时代的砖房也就是红砖了,窑洞温度只须要达到900c就可以,只要能烧陶就肯定能烧出来红砖,就是……哎,我怎么搜不出来完整的配比?”

有人将镜头拉近,让看着天幕的众人能够清晰地看到无才手中的黑色匣子,正对着她的那面亮着光,无数文字图片尽皆排列其上,随意点开,里面又是数不清的文字,好像整个世界的内容全部被囊括其中。

一时之间,众人的注意力哪还在什么红砖的配比上,全都开始询问起来这黑匣子是什么。

汉武帝:手机是能够和天幕一样,无视距离交流吗?

唐太宗:这匣子联通整个图书馆?

“这是手机。”看忙碌查询的叶图南一直无法回答,更加沉稳的女音突然出现,她简短的说道:

“第三次信息化革命孕育出的科技产物,正如你们看到的,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整个世界的信息,但前提是有人将其储存在互联网中,由于部分技术过于老旧,没有太多储存的价值,没有人会往上传,所以查询起来会很困难。”

不用她说,大家也看出来到底有多困难了。

陷入查找状态的叶图南两耳不闻窗外事,她手指在手机上滑的飞快,一个框打开出现文字就开始上下翻动,三四秒之后便迅速离开,也不知道她眼睛是怎么做到的,这么点儿时间就能一目十行的看完所有东西,紧接着便去点下一个框,不少人跟着看的眼睛发疼,甚至胃中开始翻江倒海。

而毫不知情的叶图南还没停,她又拿了个大手机,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界面上开始找,翻了几遍之后还是找不到,于是又换了个图标——这一次总算找到了,可这个砖窑它用的都是大机械生产(古人眼中的),完全没有学习的可能。

不甘心没有收获的叶图南又查起来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夯土房和三合土配方,以及发散的火炕制作方法,最后,她将视频停止在土炕使用的铁骨架上,让古代人看清,极为发愁的说道:

“现代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