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1111节(1 / 3)

加入书签

长天科技这边,找到了苏杭市相关负责人,提出想把长泽洲到苏杭市区这一段的高铁和地铁改为管束通道列车。

这是一个试点工程,长天科技需要在实质性的试运营中搜集资料,比如成本收益,安全问题,运转模式,这些东西成熟可靠后,才会不断的推广。谁都没有勇气一下子全面摊开。

苏杭市相关部门没有第一时间拒绝和答应,只说要先研究,时间也不长,两天后就给结果,前提是长天科技要把相关资料给一些过来作为判断依据。

这也不过分,反正论文都发表了,能给的东西还是蛮多的,也足够苏杭市这边下结论了。

结果两天后,苏杭市还是下不了决定,于是跟长天科技开了碰头会,讨论一些细节。

不是苏杭市晾着长天科技,这两天来,他们自己也开了不少的会,相关专家把资料都翻烂了,规划部门,运营部门,交通部门几乎没怎么合眼,这么牛掰的事情出现了,谁能睡得着?

就在跟长天科技碰头前,他们内部还吵了一架。

支持派的理由很充分:“为啥不同意?这个速度,我的天,折合下来就是一秒八九百米,十秒一个站,运行速度是以前十倍都不止了吧。”

“根据长天科技的描述,这种通道用的是生物生产的方式,成本很低很低,可能只是现有成本的二十分之一。后期的车辆维护成本也只有十分之一不到。车体根本没有磨损,只需要定期喷涂常温超导体材料。车子的收到的是整体的挤压,牵引之力,想想都觉得花钱少。”

“大家上下班通勤要死要活,老黄,你自己就挤地铁,不难受吗?为什么你会反对?”

反对派这边也立马开口了。

“我是挤地铁没错,但是我还得说这个管束通道列车不能上马。

你们光看速度了,难道不知道加速起来需要时间和距离的吗?要是加速太快,人体承受不了。

停,知道你想说长天科技的加速减速距离不长,一共两公里。

但你们想过没有,站点距离也就两公里的话,哪能达到最大的速度?

停!我还没说完,你们想说即便如此,速度也很快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站点的减少是必然的。那么大家下车后的出行方式难道不需要考虑吗?”

“我来接一下老黄的话。其实出行方式还是小事咯,多放点共享小车子就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安全!这么快的速度啊!而且还是苏杭市到长泽洲这一段,影响多少人?这么多人每天上上下下,难道就不怕出点问题?”

“没错,真空,超高速,人多,这么多的元素放在一起,谁敢接这活?建造不贵,维护不贵,安保巡逻想过没有?几千公里的时速,上千吨的重量,突然真空管束破裂,车子就不知偏到什么地方去了。

除非长天科技敢打包票,说自己管束通道能抗住这样的冲击。但就算它敢打包票,我也不敢接。因为人体的承受能力有限,上百公里侧翻尚且九死一生,几千公里一撞……”

吵来吵去,两边都头疼,知道是个好东西,但是隐患太多了,就像看到个投怀送抱的美女却不敢带回家一样纠结。

不得已之下,长天科技和苏杭市一起开会,进行关键技术的阐明。

“针对你们说的脱轨隐患,我们不是没有准备。管束通道扛不住脱轨的冲击,但是磁场可以拉住列车,不会出现疯牛一般窜出很远的情况。”

“巡逻这边,无人机等设备会全时段的升空进行侦查。其实不用刻意这样做,原有的高铁,地铁周围都是有防护的,正常运行就好。”

此时,苏杭市的反对者提出最核心的疑问:“突然间拉住疾驰脱轨的火车,人们遭受到的冲击力是多少?人体能承受吗?”

长天科技这边沉默了一下,回答到:“每一种交通的安全都不能完全保障。我们也就不敢说话这么满。现有的高铁和地铁失事,也不能保证存活率,而管束通道的安全性其实已经比传统的要高了。”

言外之意就是说,其他的方式都无法完全保障,为啥苛求长天科技做到?

碰头会结束后,苏杭市发了一封内部信件,做了正式的回应。

管束通道列车项目不通过,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苏杭市到长泽洲太过繁华,改造路线的话影响的人太多,改造线路就会让传统线路减少,多出来这部分人员就会没法解决出行。

最好的方式就是另外搭建管束通道,别挤占原有的通道,但是这又牵扯到第二个原因——安全问题。

管束列车是个新鲜事物,也就做了实车实验,根本没有运营的经验,也就无法证明公共的安全性。

苏杭市建议长天科技自己在开阔地带进行相关实验,尽量把通道建造长一些,多运行久一点,积累经验和数据,等国家相关部门同意之后,才允许相关的改造或者建造。

回函很快就在长天科技内部传开了。

管束列车项目所有牵扯到的人员很多,相当一部分人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