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1节(2 / 3)

加入书签

山采些野果野菜裹腹。

但长达数月的逃荒,大多数人身体都熬不住了,渐渐的鬻儿卖女便成了常事,是给孩子活路,也是给家里的人一条活路。

原身没有家人了,却在过青浦乡时遇到想给侄儿买个媳妇的李氏。

听闻那李氏的侄儿名沈烈,人高马大,不赌不残,只是现今在军中服役还没回来。

嫁个农户为妻,虽服兵役有回不来的风险,但也比卖身为奴为仆要强,何况原身也确实没有去处,适逢一路对她颇多照顾的族婶病重虚弱,原身一咬牙,自己找到了还在问价的李氏,也不卖身,半袋口粮把自己换给了沈家为媳。

那口粮原身都给了族叔族婶,自己就那么跟着李氏回了十里村。

李氏比起桑萝可要积极得多,虽说这人不是买的,也没有身契捏在自己手上,可花钱少啊,就半袋粮食,多的一文没花。

她回村就让男人去找了里正,把原身的户藉转进了沈家,把原身和沈烈的婚书也极快的办了下来。

原身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她那所谓的丈夫去服兵役已经两年又三月未归,听闻已经死于一场战事中了。

也就是说,原身新嫁,已成寡妇。

原身虽惶恐疑惑,却也没有别的选择,总比继续流亡乞讨或是将来不知道被卖作奴仆还是更差的境地要好,总归是有个“家”。

而为何沈烈已死,李氏还要给他娶个妻子,原身心中这份疑惑在住进沈家半个月后也解开了。

沈家分家,她这个沈家长房长媳和沈烈的两个年仅九岁的双胞胎弟妹一起被分了出来。

原身到那时才明白三婶李氏半袋粮食换了她回来的作用。

正大光明甩包袱。

大乾朝连年征战,又逢近十来年水患旱灾各种天灾人祸轮番的来,百姓日子颇不好过。沈家是九年前逃荒到这里落户的,一大家子逃出来,半数多都死在了逃荒路上,或是因为保护家小,或是受不住病饿。

沈家三房人口,逃荒这一路下来,大房只余当时年仅九岁的沈烈和沈烈母亲张氏在逃荒路上生下的一对双胞胎,张氏生下孩子后没几天也去了;二房一个人也没能幸存下来;三房两口子当年新婚,没有孩子,有口粮和水都是紧着自己,倒是夫妻两人都活了下来。

长房的三个孩子那之后就跟着三叔三婶过活。

初时还好,后边在十里村落了户,李氏三年抱俩,七年生了四个,三儿一女。自己有了孩子,自然是紧着自己的儿女来,从三房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长房的三个孩子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好在沈烈当时年纪虽小,也有些本事,照拂得了自己弟弟妹妹,大概是父母的身量都高,沈烈随着年岁渐长,因肖父亲,身量也较之同龄人高得多,十二三岁就当得起家里的壮劳力用了。沈三叔和李氏就图这一点,也捏着鼻子继续把那两个小的侄儿侄女养了下来。

波折出在两年前朝廷征兵,沈家最符合条件的其实是沈三叔这个当家人,但沈三叔敢上战场吗?打死他也不敢!

几乎都没太挣扎,沈三就把主意打在了已经十六岁的侄儿沈烈身上。他瞒着沈烈,去里正那里打点了一番,报上去的名字就成了沈烈的。

谁叫长房和三房没分家呢,沈三叔这个户主当然做得了家里的主。

沈烈从山里回来,情况还没弄清楚,就被征兵的衙役强行带走了。

沈烈一走,双胞胎的日子就难过了,初时还好,到底顾忌沈烈,也是觉得亏心。但数月前邻村有去服兵役的回来了几人,带回的消息是前线大败,前锋的兵士十不存三,而沈烈所在的那一营据闻是全军覆没了。

沈烈一死,李氏哪还愿意继续养着双胞胎,而且朝廷连抚恤的银钱都没有一文,李氏就更加气恼了。刚开始还担心消息不准,这一等再等,能回来的都回来了,只沈烈音讯全无,李氏胆子就大了,心思也歪了。

沈家在这边扎根也才九年,虽开荒了几亩田地,但也有限,如今种的大半田地还是佃的,去除要交的租子和各项税赋,日子本就不好过。

李氏自己的儿女都四个,一家子六张嘴,就靠沈三一个人养活呢,想要吃饱都困难,加上大房两个小的,那就是八张嘴。

多两张嘴她的儿女得少吃多少?

李氏虽动了心思,但沈烈当年被征走时才十六岁,十六岁的侄儿被自己亲叔叔推出去帮着服了兵役,现在人死在战场上了……

他们俩口子再想把长房那两个小的给撇开也不敢真就那么干,不说会被村里人戳脊梁骨,就是沈三自己也怕以后泉下不敢见兄长。

这两小的是撇不出去了,撇出去人就得饿死。

养着不大乐意,想撇开却一时没有撇开的法子,只能见天的把这事放在心里琢磨。直到原身那一群流民出现在乡里,才让李氏看到了契机,就有了半袋粮给沈烈换了个媳妇这一桩。

李氏都觉得自己机智得不行,没了长兄,那弄个长嫂回来啊,长嫂如母那是白说的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