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508节(2 / 3)

加入书签

笑容。

还有很多游动摊贩,也刚刚从四邻八乡赶过来,这些人中,扛着高高草把子的几种小贩特别显眼:一种是糖葫芦,一种是颜色鲜艳的卖花儿人,还有一种的靶子特别高,像桅杆一样直入半空,上边挂满了漂亮的灯笼皮……一种用竹篾子做骨架,又糊了纸(或者玻璃纸,也就是透明塑料纸)的灯笼罩。

但凡家里有孩子的人家,都会用正方形木板加铁丝制作简易的灯笼架,灯笼架底部的木板中间有一枚钉子,是插蜡烛用的,买一个灯笼罩装上,在钉子上按一截小孩手指大小的蜡烛,一个简易的手提灯笼就完成了。

每年过元宵,家家户户的小孩子就提了自己的灯笼出门,和小伙伴们凑在一起玩耍,常常走不了几步,跌一跤,灯笼皮就烧毁了。还有的是不小心把蜡烛晃倒,同样会把灯笼烧毁……烧毁的一般只是灯笼皮,灯笼架比较结实,能够重复使用许多年。有些家境好,又宠孩子的干脆买上两三个灯笼皮备用,烧掉再换上个新的……小冬去年的记录是一晚上就烧了仨。

那些举着草把子卖花儿的,卖的是往头上戴的花儿,据钟玉琴说,很早之前是灯草花儿,用的是灯草芯儿染色制作,如今都换成了海绵,用细铁丝扎成,最常见的就是蝴蝶和花朵。有个约定俗成的风俗,年关大集,给男孩子买鞭炮,给女孩儿买花戴。有些抱在怀里的小孩子,哪怕是男孩儿,大人有时候也会买两朵花给戴在头上的老虎帽子上,鲜艳、活泼,别有一番情趣。

小秋几个人走着,路上就遇到了几个扛着糖葫芦、头花儿、灯笼的人脚步匆匆地过去。乔西眼睛一亮,却没忘临出门时成江的叮嘱,没敢随便行动,而是拉着成江的衣角指着草把上红彤彤令人垂涎的糖葫芦,示意。

成江无奈地笑笑,回头和几位老人打个招呼,于是一群人都站住,扬声一招呼,立刻有两个卖糖葫芦的和一个卖花儿的人扛着把子就过来了,乔西和小冬成贵立刻去看糖葫芦,刘芳芳怀着身孕也爱吃酸,四个人倒是不怕两个卖糖葫芦的抢生意了,而小秋却拉着小夏去看头花儿,看着靶标上挤挤挨挨满满登登的头花儿,小秋小夏几乎挑花了眼,最后姐妹俩一人手里挑了一把,足有二三十只,这才罢手。

小秋小夏姐妹俩转回来,直奔钟玉琴和吴奶奶。两人都是齐耳短发,发卡别在耳后,戴上花儿恰好再鬓侧,钢丝为骨的花儿,还有钢丝做的花须,颤颤巍巍,煞是好看。

刘芳芳笑呵呵地称赞:“您二位这花儿一戴,最少也年轻了十几岁,特别精神。”

三个老头儿只在一旁看,宋胜书和吴爷爷不好开口,倒是郑秋实笑呵呵道:“两位嫂子这一打扮,精气神儿都足了三分,好看!”

钟玉琴羞赧着,有些推据,还是吴奶奶大大方方拉了她一起走,一边道:“戴着好看,就戴着吧。我们老家那边儿时兴戴花儿,年纪越大的老太越爱花哨,不仅插花,还喜欢搽胭脂涂粉儿,一天不收拾都觉得没精神呢。”

说起来,钟玉琴当年也是出去上过学的,见识并不少,只是被困在乡下那小二十年,生生将种种细致讲究磨没了,人也磨糙了……竟吴奶奶这么柔声细语地一说道,她也很快想开了,只笑道:“既然这样,那就戴着,过去几十年不能讲究,也没条件讲究,如今生活好了,有了条件,咱们就重新拾起来,争取把之前亏欠的找补回来。”

吴奶奶畅快一笑,道:“这么想就对了。快看,那边又扣泥瓦当的。”

小夏笑着接话:“吴奶奶,那个叫‘泥模儿’,有三国、水浒和西游记。我西游记早就集起了……”

吴奶奶笑起来,和声问道:“那三国和水浒是不是没集齐?咱们去找找看好不好?还有小冬和成贵两个,你们都去挑,今天你们的泥模儿都算我的。”

“哎,谢谢奶奶!”小夏也不推却,欢喜地答应着道谢。

小冬和成贵也跟着道了谢,三个孩子手拉手,跑到买泥瓦当的摊子前头蹲下挑拣起来。一边挑拣,小夏还叮嘱小冬和成贵:“咱们三个一起挑,最后把重复的挑出去就行了。”

吴奶奶也来到了孩子们身后,听了这话就笑着道:“你们各人挑各人的,一人一套,重了也不怕。”

小夏回头,看着吴奶奶脸色严肃道:“不用重复买,有一块,我们回家就能自己拓印,一样的。”

泥瓦当就是用红泥雕刻人物、花卉、动物等图案,然后烧制成的圆形陶片,古代用于宫殿屋檐的装饰,后来渐渐流入民间,成为孩童的玩具。旧时候,老百姓日子大多拮据,没有太多钱给孩子购买玩具,于是孩子们自己发明了许多玩具的复制方法,泥瓦当做模具,红泥压模之后,再放在太阳下晒干,就成了一个全新的泥瓦当,只不过,自己复制的泥瓦当没经过烧制,更加脆弱,容易破碎,而且,纹路与原版的泥瓦当正好相反,原版是阳刻,则复制品就是阴纹。原版是阴刻,则复制品就类似于阳刻。

看到摆布成一大片的泥瓦当,连乔西也来了兴致,拉着小秋一起,也和三个小的一起挑拣起来。

足足过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