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419章 祖国母亲在召唤(1 / 3)

加入书签

这场持续了多年的战争留下了无数英勇的故事,和许多感人至深的画面,其中最经典、传播范围最广的有三组画面。

第一张是骨头最硬的侦察兵周秋波被行刑前的照片,一位我军侦察兵深入敌后侦查,被敌军炮弹震晕俘虏,敌军叫来外国记者,想拍下他临死前胆怯的样子。

拍照时,他们威逼周秋波跪下,借此来污蔑我军形象,鼓舞己方士气,然而这位骨头最硬的侦察兵深知这一点,他誓死不跪,挣扎着站起来,双眸透着愤怒的光芒。

第二张是一副油画,一名蒙着双眼的军人屹立在天地之间的油画,这名军人是“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史光柱是某团四班班长、代理排长;在攻打敌军阵地过程中,史光柱先后四次八处负伤,左眼球被打掉了,右眼球被打进两块弹片,一直坚持指挥战斗,带领全排攻占了57、50号高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

战后史光柱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其英雄事迹还被收入保边疆献青春英模连环画库《勇士强者史光柱》一书中,后来有画家根据他的事迹创作了这幅油画。

但最有名还是那张“不倒的红旗”,这是在1984年4月28日两山战役时候拍下的,我军战士在攻上主峰后,用力将红旗插在主峰上,而此时他其实已经牺牲,身体和红旗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矗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和美军苏军攻占柏林时候的插旗照片不同,这张照片并未展示出“胜利”的喜悦,而是充满悲壮的气氛,告诉了人们一个普通解放军战士对忠诚的理解。

其实在战争中,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这三件只是人们记忆最深刻的而已,有许多英勇的战士也做了和他们相似的事情,林楼现在看的资料里就有这么一件。

一位长眠在这座陵园里的烈士,也和两山战役那位旗手一样,在牺牲的时候依旧牢牢紧握旗杆,将其插在了敌人的阵地上。

勒热夫纪念碑使用诗意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烈士们的纪念,现在既然找不到类似的灵感,那么用现实的手法真实地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记录下来也可以,不管浪漫还是现实,只要细节做到位,最后能给人带来的冲击力都是一样的。

确定了方向,林楼总算放下心来,恰好这时候邢少德他们也打算回去休息了,于是吹灭油灯和于兵兵一起回到招待所,等收拾好躺在床上的时候,林楼却没有马上进入睡眠,而是在脑子里不断完善着各种细节。

第二天,他没有去邢少德的办公室,而是跟着谢铁平再次来到烈士陵园的现场,从山底爬到山上,再从另外一边爬下来,借用谢铁平的设备对这块地形认真地勘查了一番,然后回到山脚下,拿出纸笔、画板认真勾勒起来。

这回就要比昨天认真多了,昨天只是意向性的草图,今天不光要表现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更要严格地把握好每一个细节。

整座陵园的造型就像是一面迎风招展的军旗,覆盖在山坡上,烈士们按照牺牲时间的先后由下向上安眠。

昨天只确定要是用石阶和挡墙的方式来营造陵园,而今天的图纸上,林楼已经把每一道石阶需要多宽多高,可供多少位烈士安眠,一共需要多少级石阶都清清楚楚地标注了出来。

他甚至还画出了墓碑的样式,黑色的大理石墓碑,顶端是鲜艳的五角形,五角形下方是烈士的照片,碑身中间是烈士的姓名、籍贯、出生牺牲时间、所属军事单位、入伍时间以及各种英勇事迹等等,祭典的人过来之后,一看就知道这位烈士的光辉经历。

然而昨天谢铁平也说过了,以现在的经济条件,根本没有能力用大理石来为所有烈士制造墓碑,抬头看去,前方的山坡上,掩埋烈士们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小土堆而已,在土堆的前方,只有一块粗糙的木板竖在那里,木板上简简单单地写着烈士们的名字。

所以林楼又给出了第二种、符合当下经济形势的方案,墓碑改成了水泥浇筑而成,五角形依旧保留,只是烈士们的资料要少了些。

挡墙暂时也只能使用水泥和砖块砌成,等将来条件具备的时候,再把这些换成黑色的大理石和白色的汉白玉。

山脚下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不倒的红旗”主题的纪念碑,碑身上方是一组战士们英勇战斗的雕塑,“不倒的红旗”就在黄金分割点上,下方是方形的基座。

正面可以用来雕刻诸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之类的题词,侧面可以书写他们参加的这几次战役的简略介绍等等。

纪念碑周围环绕着战斗英雄和一等功臣的陵寝,他们的陵墓造型和山上的烈士又有不同,陵寝凸出地面,黑色的大理石镶嵌在中间,上面雕刻着红色的五角形、烈士姓名、英雄称号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等等。、

周围的广场可供举办集体纪念活动,从广场下来就是入口处了,入口大门的顶端悬挂着鲜艳的红五星,写着烈士陵园的名字,围墙从大门两边开始延伸,从山下到山上,再在山顶重新连接在一起,保护着这些烈士的安宁。

到中午吃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