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俩就是天作之合(37)(1 / 2)
一九七七年十月初,一则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
停滞十年的全国高考恢复了,全国各地的学生们,知青们,都疯狂了。
恢复高考消息的报纸被一轮轮加印,传阅,下乡年久的老知青潸然泪下,他们已经太久没有碰课本,大部分人都以为这一辈子就要在乡下蹉跎了。
十月初的恢复高考消息传出来,在全国轰动后,高中课本一时有价无市,所有的应届生,往届生,知青们,纷纷停工复习,迎接阔别十年的高考。
高考日期定在年末,十月初的天气已经凉下来,考试的十二月底更是天寒地冻。
春晓在家做了一年多的准备,此刻也被环境影响得产生了紧迫感,更加紧张地开始复习功课。
春晓带上身份证件去公社报名的那一天,老折家也掀起了一阵小浪潮,准确来说是被外界影响的。
在知青下乡这十年内,许多人认为高考不会恢复了,这些知青回乡遥遥无期,许多知青在本地结婚生子,而如今高考恢复,若是考上大学,这些知青便要去外地求学,到时候本地的老婆孩子便没有保障。
许多和知青结亲的人家,都不赞同他们去参加高考,他们归根结底对这些有文化的外地知青,是不信任的,包括他们的妻子与丈夫,但几乎没有知青会放弃这次机会,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春晓知道在历史上有很多高考后抛妻回城的例子,她干预不了他们,包括她自己,最后也要走向抛夫弃子的剧情。
折老柱在饭桌上说过,希望春晓不要参加高考,孩子都有了,就老老实实在家带孩子过日子,但是折老柱被李氏狠狠骂了一顿,老两口在春晓来了这么久,第一次爆发了争吵。
李氏竟然破天荒地十分支持春晓去念书。
春晓不知为何想到了李氏那个,据说念过南都女校的母亲。她想,这应该是和李氏的原生家庭有关系吧,因为她那位母亲,所以她所以对女人读书不那么排斥。
但是在折家,李氏也让春晓对天发誓,考上大学坚决不会做出狼心狗肺,抛夫回城的事,否则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春晓按照她说的发了誓。
折玉郎不以为意,他是要跟着老婆一起进城的,他相信春晓儿定不会抛弃他,他这么懂事听话,英俊倜傥会干家务,活好腰也好,晓晓儿必定舍不得他。
等待高考结果的过程中,春晓又私下里和元辰见了一面,约定如果她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就一起回城。
在分别之际,元辰将自己的手电筒塞到了春晓的手里,前几天下了几场雨,秋末十分寒冷,他穿着一件黑色的羊毛衫,手掌擦到她手指是灼热的。
春晓微微避开,没有要他的手电筒,天色已经黑了。她谎称自己出去上厕所,来这里和元辰见面,不能在这里逗留太久,带着手电筒回去会被折玉郎怀疑。
“没有手电,你会看不清路。”元辰坚持拉住春晓的袖子。天越冷,黑得越早,尤其是没有路灯的乡间,才六七点钟,几乎要看不清路了。
春晓摇摇头,她穿着单薄的线衣,鼻头冻得有些红,在手电的冷光里仰起头看着元辰,“我很熟悉这条路,不会走错。你快回去,我要走了。”
她的眼睛是纯粹的黑色,倒映着光晕会有一种看不透的眩晕感,元辰静静凝视着她的眼底,忽然抬起手,抚上了她的脸侧,滚烫的手心贴在春晓微凉的脸颊上,元辰的声音在黑夜里轻轻的:“今春晓同志,你会后悔吗?”
春晓惦记着折玉郎在炉子里烤的蜜心红薯,闻言愣了愣,唇角微弯,“元辰同志会后悔吗?”
春晓看向元辰毫不动摇的神色,眼睫毛眨了眨,道:“元辰同志不后悔,我也不会后悔。”
元辰抚摸在她脸侧的手掌忍不住蹭了蹭,光滑冰凉,他能感到自己心尖在微微颤抖,他的心底有个声音在兴奋地,迫不及待地呐喊,喊着他们正在走近,正在无限接近,她即将要属于他了。
元辰俊朗的眉宇舒展,低沉和缓的青年声音像是夜里擦出的提琴声,他缓缓收回手,说:“我永远不会后悔。”即便这将是他一生的污点,会让他身败名裂的污点,他也心甘情愿背负一辈子,“春晓同志,希望你能够明白,我不是一名轻浮的男子,我对你是认真的。十分认真。”
春晓的眼睫沾了细微的水汽,她眨了眨,对男配的话不以为意。
春晓只觉得这个世界,最让她省心的就是这个男配了,听话懂事,一直在走剧情,都不需要她怎么费劲。
“我记住了。元辰同志,我先走了。”春晓轻快地摆摆手,转身离开。
大约走了十多步,身后那道男声又再响起。
像是突发奇想,尾音有些后悔,他突兀地问:“晓晓……你对玉郎同志,没有感情对吗?”
大概每个做小叁的,心里都觉得出轨是因为出轨者与原配失去感情,都觉得自己才是她的真爱。
前方轻快的身影微微停顿,元辰看到女子背对着他,默了一下,耳边只有夜风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