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99节(2 / 5)

加入书签

榴弹威力不次于日式手榴弹,其使用的拉发式引信和延时引信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可靠性都远比撞击式的日式手榴弹可靠很多。使用熟练后,对引爆时间可以有效的控制。按照杨震所部配置标准是每个战士战术背心上携带的四枚三九式拉发式手榴弹,两枚f一手榴弹。

三九式手榴弹是完全按照后世六七式手榴弹制造的,所有工艺和材料全部相同。对于后世这种威力有些超标,说明书上杀伤半径七米,实际上三十五米之内还有杀伤力的手榴弹,杨震记忆极为深刻。

所以当初在给部队选择手榴弹的时候,杨震直接这种生产简单,威力极大的手榴弹作为部队的制式装备。而仿造的苏制f一手榴弹只是作为搭配使用。尽管也同时投产,但在产量上,平均日产量在六千枚的这种手榴弹,却是无法与三九式平均每天二到三万枚的日产量相比的。

在后世执行任务的时候,但凡只要可以携带国产武器,不是在雨水多的地方作战,他一般都会选择这种相对笨重一些,但是威力也大的手榴弹。而不携带国产七七式或是八二式手榴弹。

就像选择手枪时候他历来都是五四,而绝对不会用六四或是七七一样。即便是在执行秘密保卫任务,他也宁愿挑五四。

先头连每人两枚手榴弹,加在一起就足足三四百枚。这个标准按照日军先头部队的人数,足足够每个人平均摊上两枚还有剩余。三九式手榴弹巨大的威力也在这个时候表现的无疑,投掷完手中手榴弹的先头连迅速卧倒,免得被误伤。

无线电干扰飞机

对于这种手榴弹的威力和这种冲着、冲着开始狂丢手榴弹的打法,与杨震部队打过交道的日军老部队都不陌生。可对面还是第一次与杨震部队交手的第十师团却是不了解。等手榴弹砸到脑袋上的时候,发觉不对的时候却是已经晚了。

首先接敌的第十联队第三大队第一中队在这阵子平均下来每个日军都能摊上两枚手榴弹的弹雨中,当即被炸成了残废。四处横飞足足撂倒了一半的人,剩下的一半还没有从弹雨中清醒过来,一顿狂扫的轻机枪与冲锋枪子弹便劈头盖脸的又打了过来。

还第一次见到这种打法的日军这个一个中队,还没有与对方正是接触,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丢掉了一地的尸体和伤员,怎么冲上去又怎么退了回来。等退回来的时候,一个整编的中队剩下的人数,倒是正好可以勉强缩编成一个小队。

在快速的打垮了日军先头中队后,占了便宜的林永健,丝毫没有迟疑的将所有的兵力全部投入到了近战之中。冲锋枪与上了刺刀的法式步枪相互配合,组成了相当有效的战术组合。

要知道,这种组合杜开山可是下了狠功夫训练的。那个营连长,不管是谁,考核不合格,一律就地免职。在三团当团长的时候这样,当旅长的时候也这样,如今到了四分区当司令员还是这个要求。

而在中国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事情历来只要上级重视,并和自己的职务挂钩,一般效果都会比平时的再三要求要好的多。杜开山几乎变态的要求,让他的部下在战术训练中可谓在全军都是首屈一指。

单论纯白刃战,杜开山的部下的确打不过日军。但是若论这种战术组合,杜开山的部队在杨震手下绝对是一流的。一个小时激战下来,宫下建一郎大佐敏感的反应再这么打下去,自己要吃亏的。而且不是吃小亏,是大亏。

在中国关内,与被他们蔑称的所谓支那政府军打过多年交道宫下建一郎,还是第一次见到有那支中国军队有这么强大的火力,哪怕是近战火力。之前的那阵子炮火,已经让他瞠目结舌了,按照他的估计,单单砸在自己正面的山野炮就足足有几十门。

这哪是师团通报的一个旅三四门火炮的对手,单论火力皇军也不过如此。而且虽然对方打出来的炮弹没有都落在自己头上,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日军军官,宫下建一郎还是敏锐的发现对手打过来的炮弹有不少在一百毫米口径以上。

这些炮弹虽然没有砸在自己身上,落到了自己身后,可宫下大佐清楚的知道这些炮弹究竟落到什么位置上。后方哪些弹药储备地被炮火击中殉爆的弹药巨大的爆炸声,就是在密集的枪炮声中也听得清清楚楚。只要不是瞎子都能见到物资、弹药殉爆时候,将半边天都染红的大火。

作为第十师团的一名老兵,在关内战场上整整打了两年多的他还是第一次遭受到如此猛烈炮火的打击。其炮击的力度,让宫下建一郎以为自己遇到的不是火力贫弱的中国军队,而是那支欧洲军队。

不但炮火猛烈,就轻武器而言,自今天凌晨激战开始,他就感觉到对手的装备不是一般的精良。轻重机枪数量之多,他还从未在关内任何一支中国军队身上见过。而面前这股对手,人数虽然不多,只与自己大体相等。但其自动火器比例之高,宫下大佐还是第一次见到。

第十师团作为日军老牌师团,近战、白刃战的能力,的确远远优于一般的中国军队。但并不意味着刺刀能够战胜子弹,还是那种速射武器打出来的密集子弹。更何况日军所谓的白刃战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