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69节(1 / 3)

加入书签

所以他伺候皇帝睡下之后,便夤夜来到了平安这里。见到平安,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平安啊,你那个计划当真可行?”

“这我可说不好。”平安没有打包票,而是道,“张总管你也知道我见识少,许多事情都不懂,一拍脑袋就想到了这件事,究竟能不能成,我心里也没底呢。”

张东远没好气的瞥他,“我还不知道你?若是没有底气,你岂能拿出来?跟我说一句实话,你究竟是什么打算?”

平安眨了眨眼睛,狡黠一笑,“我说的也是实话。总管也知道我是在宫里长大的,虽然自认见过的事情不少,只这农事上,却实在是一窍不通的。又怎敢跟您保证这法子一定可行?”

“那你还拿出来,莫不是想忽悠我?”张东远怀疑的看着他。

平安微微一笑,“子曰:吾不如老农。”

张东远微微一愣,但他毕竟也是学过四书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亲口承认自己在农事上比不得老农,在园艺上不如老圃,术业有专攻,人皆有所长有所不长。

所以平安的意思是让他去找真正懂得农事的人来办这件事。——能不能行,试试看不就行了吗?反正计划平安已经拿出来了,只需要照做,花费不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如果真的有用,那对张东远来说自然是好事,没用也不会损失太多。

而以张东远对平安的了解来说,他觉得平安实在不是会用这种事情来消遣别人的人。所以他至少有六七成把握能做成,这已经足够张东远下定决心了。

“好,我回头就找人来试试看。”张东远道,顿了顿,又问,“要多久才能看到成效?”

“多做些对照组,能够缩短时间。”平安说,“但怎么也得要个两三年,才能初现成效。”初见成效的意思是,可以在皇帝面前提一提这件事了。

张东远又低头看了看他的计划书,停留在了最后那部分内容上。虽然觉得平安为了混堂司的一点小事如此兴师动众未免有些荒唐,但他也不介意卖个好。反正这件事他就能做主。

于是张东远立刻道,“放心吧,这些多出来的人,我替你安排。”

也就是说混堂司的事情,不用推迟到两三年后再去解决了。

平安没有问张东远怎么解决,笑着点点头,“多谢张总管。”

“是我应该谢你。”张东远忍不住问他,“你为何不直接拿给陛下看?”以平安的能耐,皇帝怎么可能一直让人待在混堂司里?之前不过是气不过,但有了刘才人那事作为缓冲,陛下的气其实已经消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平安递个梯子,皇上自然就下了这个台阶。

平安笑笑不说话。

张东远叹了一口气,“罢了,想必这些事情你心里有数,也不需要我多话。不过我还是要叮嘱你两句,这是在宫中,陛下是咱们的主子。”年轻人,有气性是好事,可把自己看得太高,往往容易跌落下来。

平安低头,“我知道,让张总管费心。”

显然并不打算谈论这个话题,也没有将张东远的话听进去。

张东远又说了两句闲话,然后便起身离开了。他私底下跑来见平安这事不能让人知道,否则还不知道能做出什么文章来。所以也不能久留。

把人送走,平安安安生生的躺在床上,心情惬意,放松极了。

果然事情都应该交给别人去做,自己不必事必躬亲,就会容易得多。以前他总是这里不放心那里不放心,但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傻子,只要方法得当,他们自然就会卖力去做好一件事。

端看能不能将人网罗进来罢了。

平安发现自己也要走上一条从前自己所鄙夷的道路。

虽然这么说脸皮实在是有点厚,但平安忽然觉得,自己能够理解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大奸臣了,尤其是一手遮天把持朝政,做出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的那种。难道这些人天生就是奸臣吗?也未必,不过是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最容易做成事情,于是便不得不榻踏上这条路,及至后来连自己都无法掌控那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于是内部出了问题,轰然崩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平安上初中的时候学过的一句话,语出禁烟英雄林则徐。

到今天他才隐隐约约有几分明白了。虽然平安觉得自己的境界差着这些历史名人十万八千里,但是大家做的事情,倒都差不多。

只是希望将来有天回过头来看,自己没有那么令人讨厌,最重要的是——希望结局不要这么悲惨才好。

商鞅、晁错、范仲淹、张居正、戊戌六君子……改革者不得善终,几乎已经成了定例。

平安翻了个身,觉得自己想太多。即便要类比,也应该类比历史上的那些太监。什么赵高、王振、刘瑾、魏忠贤之类……当然,大家的共同点是都没什么好下场。

这个故事有点儿糟心,平安再翻了个身,将这个念头也从脑海中抛出去。闭上眼睛,终于慢慢睡去。

结果居然梦见了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