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长宁将军 第82节(1 / 4)

加入书签

臧否得失,总之,全部过去,最后可谓一切向好。

今日五更未至,包括外邦王臣在内的全部参与大朝会的人员已从长安的四面八方悉数聚拢,齐集皇宫,人数多达三千之众。当中除了京官,还有不少来自外地的地方大员。阔大的宣政殿也容纳不下,份位低些的官员只能列队,排在殿外的广场之上。更不用说,等大朝会结束后,接下来还有元旦酒宴、百戏、郊祭等等流程。等全部告终,至少也要三天之后了。

皇帝还没现身。摄政王也未到场。但殿外已是人头济济,人人穿着崭新袍服,面带笑容,相互作揖寒暄。

今日无人缺席。

年底前意外染病而消失了数日的兰荣到了。

另外一位去年久告长假统共也没露过几次脸的朝廷要员也来了。此人便是兵部尚书高贺。

去年,这位尚书除了六军春赛露面主持仪式之外,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他位于京兆郡的祖宅里,侍奉年迈生病的老母。

高贺之父跟随高祖多年,是为数不多的获得铁券荣耀的军功大将之一。他本人也能征善战,效力圣武皇帝麾下,立过大功,又以孝而著称,多次得到重视孝道的明帝的嘉许。去年为侍奉老母,高贺不得已告假,兵部日常事务也转侍郎挂衔总理。他和近旁久未见面的朝官相互作揖,互贺元旦,忽然这时,传来“摄政王到”的通报之声。

殿外那片站满了人的广场分开了一条道,摄政王走了过来。众人纷纷涌了上去,争相和他作揖,恭贺元旦。

束慎徽面带笑容,一边朝着主殿方向行去,一边和左右两旁的朝臣作揖还礼。兰荣和高贺停在殿口附近,待他走到近前,也慢慢出列,朝他行了一礼。

束慎徽的目光在二人的身上停了一停,先问兰荣身体,又问高贺之母,二人各应安好。束慎徽略略点头,随即继续迈步,入了大殿。

今日大殿东西两侧,向北陈设着中和韶乐。丹陛丹墀之上,卤簿仪仗鲜明。殿内和丹陛之上,立侍着卫官,又有多达数千的英俊甲士排列出去,一直延伸到了宫门之外。那里张设五色旗帜,列着用作仪仗并参与随后表演的马、犀、象等瑞兽,既显元旦喜庆,更彰显皇家的无上威严。

宫中这时响起了初次的鸣鼓声。束慎徽领着身后的官员和使节各序其位,没有人再发声,气氛变得庄重。二次鸣鼓,他带着众人入殿,分列在丹墀的东西两侧,面北,向着前方的宝椅肃立。三次鸣鼓,执事官拜,奏请升殿。

殿内发出了一阵悠扬而庄严的中和韶乐,殿内的百官看见少帝随着导驾官到来。宫人开扇卷帘,少帝升座。

此时天仍未亮,殿内火杖通明,映出了少帝的身影。他身着衮冕,额悬珠旒,足踏云履,腰佩宝剑。现身之时,因他身量颀长,俨然已有几分成人之貌。

百官最近也纷纷有感,少帝自“病愈”再次恢复朝会之后,颇有日益加威之态。今日这样的场合,天子之势,更是扑面而来。

但很快,靠站在前的一些眼尖的官员譬如方清,透过珠旒,发觉少帝的脸色却不大好。他面透青白,眼睛带了几分浮肿的迹象,仿佛昨夜未曾睡好觉。

今年的这个元旦和前几年不同,意义非凡。很多人都猜测,少帝将会在今日宣布雁门用兵。这是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他毕竟阅历有限,不似摄政王,惯看风波,昨夜想必过于激动,失眠所致。

殿外鸣鞭报时完毕,方清等人随最前的摄政王,在再次响起的丹陛大乐中四拜,接下来,便是喜庆但实则极其繁冗的大朝拜了。有资格的官员按照份位开始进上贺表,黄门侍郎何聪宣读,皇帝赞许,传到殿外,所有的人跪、俯伏、平身,依次不停。

这种套路起初还好,多轮下来,未免便就折腾人了,但礼制如此,谁敢不耐。终于等到全部结束,这时天已大亮,百官当中那些年老体弱的,早就面露疲乏之色。

礼部官员奏礼毕,典礼宣告结束,在再次响起的乐声当中,皇帝就要退朝,这时,众人看见摄政王缓步出列。

“今日正旦,万物更新,皇帝陛下,奉天永昌。臣这里有一事,想趁今日良机上奏,请陛下恩准。”

他说完,双手举起一道奏折。

方清等人便心里有数了,知摄政王上的应当是用兵折,便都静静观望。

侍人从丹陛上快步走下,接过,呈送到了少帝的面前。他慢慢打开,目光停在折上,久久没有发声,只低着头,仿佛入了定,冠冕上垂落的那一排珠旒,纹丝不动。

这实在是反常。往日,对于摄政王的上折,少帝无不是当场点头,从没见过他像今天这样的反应。

殿内气氛渐渐有变,百官纷纷抬头,望着少帝和摄政王二人。

束慎徽先上的这一道,是请辞摄政王之位的奏折。

这是大事,虽然昨夜已经说好了,也没预先排演过,但当着朝臣的面,皇帝起初必然不应,他会再次力辞,皇帝再不应,他再辞,如此三遍,事情也就定下。

但是,束戬此刻的反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