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431章 前后赤壁赋(2 / 2)

加入书签

如指掌,想混过去没那么容易,所以难度就在于这些印拔的高仿。

如果是个,那倒是简单,但像这平复帖那么多的印拔,基本上,谁都要放弃了。

然而,就在陈三顺想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看到最后一个印拔。

上面写着的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张大千!”

陈三顺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原来这高仿得惟妙惟肖的高手,不是别人,正是近代高仿之王,张大千。

张大千不但在画上的成就高,在字上,也是描摹得非常逼真。

如果不是因为这幅平复帖的印拔太复杂,估计真找不到漏洞,而且说实话,陈三顺觉得,这个高仿字画应该价格也不菲,保守估计,能价值五千万以上。

不过,也不知道王多宝有没有发现,因为张大千的前面,是写在了印拔之中,而印拔一般都被认为是从真迹上的。

而这明显不是真迹,是高仿,就会被忽视掉。

所以,陈三顺打算,等这次鉴宝任务完成之后,他想问问,能不能卖给他,如果王多宝愿意卖,说明他可能还不知道这是好东西,也能捡个大漏。

陈三顺正准备去第四个展台的时候,发现已经被朱芸抢了先,这妞改变了鉴宝模式,并没有按顺序了,而是随机选。

见到朱芸去了第四个,陈三顺想了想,直接从最后一个开始看。

前面三幅都是赝品,他不相信,每次都是最后才发现真迹,或许从最后一幅看,能提前看到真品也不一定。

走在第十个展台,陈三顺看了一眼之后,发现是一幅画。

而且是一幅华夏近代的油画,画中是一匹奔腾的马,名为《奔马图》。

画是横着放的,但画中的马却是竖立着的,画高326米、宽112米的这幅2006年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真迹。

徐悲鸿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

同时,这幅画在当时的意义相当重要。

《奔马图》画于1941年的秋天,当时徐悲鸿为给抗战募捐远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办艺展,而国内的抗太阳国战争正处于与敌人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敌人占领了长、沙,消息传至槟城。

徐悲鸿心急如焚、彻夜难眠,于是趁着月色,饱蘸浓墨,一幅纵长326厘米、横宽112厘米的《奔马图》一气呵成。

同时,他并在画面右下角题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愤慨之情。

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那就是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从历史意义上说,其价值是无价的。

不过,这幅画曾经在帝都拍卖会上出现过,最后以两千七百多万被拿下,具体是谁拿下的,这个不清楚。

至于眼下这幅《奔马图》是不是真迹,陈三顺不敢确定,还得仔细看。

徐悲鸿的年代,跟他当时的年代还是有有些差距的,他在的时候,徐悲鸿还没开始画那幅奔马图,了解这幅奔马图的信息,还是通过当代陈三顺的记忆。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在此幅画中,作者运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在画马腿的直线上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从整幅画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这与徐悲鸿的画法完全符合,单单从画工上看,显然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但想要确定是不是真迹,还得看一处地方,这是决定真迹与否的关键所在。

因为《奔马图》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华夏著名的史学家邓蜀生先生的。

而《奔马图》的落款处,加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当时还加了一个非常细小的印章,是邓蜀生后来加的,也算是印拔吧,而这印拔比较特别,很多高仿都仿不出,直接忽略掉了。

陈三顺直接看向了落款,他很庆幸,看到了“蜀生先生惠存”字样,而字样旁边,留有印拔。

“真迹!”

陈三顺基本上确定了下来,没想到,王多宝竟然这么大气,将一副价值将近三千万的画当成赌注。

要知道,谁看中了,是要赠送出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