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487章(1 / 2)

加入书签

是以在新帝登基后,瞧着那堆指向皇位的白骨,程姬是真的怕了。

而且还是怕的要死。

“为臣兄者不可僭越。”程姬在刘非入宫前殷殷嘱托:“切记栗姬之祸,吴王之祸。”

刘非扶着初老的阿母,并未因此感到暖意,反而有种物是人非的凄凉。

一朝天子一朝臣。

亲兄弟间自相残杀的还少吗?更何况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这大汉的天……是真的变了。”刘非在进宫的车上撩开帘子,瞧着他曾经的老家,终于有了此行是客的感觉。

一别数年,宣室与先帝在时变化不大,只是多了南方的瓷器与北方的金器,并且都是黄门老婢服侍一二。

“孝期已过,也不见得陛下松快。”刘非虽未留下一个好色之名,可是在后世发掘江都易王的陵墓后,里头葬着的三十四名妻妾足以证明好武的江都王也有男人的慕色之心:“身边都是暮气沉沉之辈,怎能保持开疆拓土的熊熊野心。”

刘瑞放下手中的奏疏,想起那个有关刘非的可怕旧梦:“大父在时便以国贫而令众夫人之裙摆不可长及拖地。朕效大父,觉得比起大肆招婢,衣摆上的奢靡不过尔尔之数。”

“这倒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刘非收起轻慢的笑容,貌似无疑道:“若是换了江都王宫,只怕少了十个奴婢就能变得破败不堪。”

“兄长若是管不住人,朕可替你排忧解难。”刘瑞让人端上果茶。初秋的果实还有涩味,但是制成果茶却是香气扑鼻,让人不必点上蜂蜜就能尝到丝丝甜意:“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刘非的眼神微微一动,只听对方继续说道:“还好先帝眼光卓越,为兄长选了连氏为后。”

“连氏大义。”成王之后,刘非这浓眉大眼的竟也学得口是心非起来:“孤离开时,连家出了六百私兵与十二子弟。”

刘非借着喝茶的功夫抬眼瞧着上座的皇帝,只见对方依旧一副“豪门爱国,朕心甚慰”的斯文假面,真不像是阿父那个暴脾气能生出的儿子:“有妻如此,乃孤之幸。”

至于是不是广陵连氏的幸事,那得看皇帝的意思:“来的十二子弟里有几个嫡系?几个庶支?”

“臣妻的兄弟全都来了,然后就是丈人的兄弟各出一子。”

“一子?”

“全是有嗣的嫡长子。”所以一旦战死沙场,连家肯定忙于内讧。

刘瑞在那儿拨弄珠串。

“啪嗒啪嗒”的声音惹得刘非不由自主地烦躁起来。

连氏一倒,江都境内肯定会有权力真空,这就给了刘非安插自己人的机会。

关中虽已收回各地的人事任免权,可地方官的任期撑死也就二三十年,并且还有回避政策使之难以形成门阀。

所以在难以形成四世三公和当地财阀的情况下谁会坐大?

刘瑞看向烦躁的刘非,终于停下拨弄珠串的手:“留个最小的在宣室殿外做个郎卫。”

说罢他还似笑非笑地瞧着刘非,吓得后者差点抖掉手中慈悲:“兄长以为这事如何?”

如何?如何什么?他有反抗皇帝的能力吗?

刘非的脑海中闪过阿母忧心忡忡的脸,于是攥着打湿的衣服尬笑道:“尚冠里的子弟也不是人人都能进入宣室。广陵连氏要是能有这般殊荣,一定会向关中的方向叩谢天恩。”

“比起连家的远远叩谢,朕更想看兄长露出惊讶之色。”刘瑞突然话题一转,起身笑道:“备车,朕要带江都王去墨者工坊见见世面。”

原是想让丞相带着刘非开开眼界,最后还是亲自上场了。

皇帝出行时本应清场,但是诸如上林苑,思贤苑等特殊地方是不必清场的。汉高祖时,刘太公在新丰县里继续过着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而文帝为了推行仁政,不仅要求宫妃宫婢养蝉织布,自己也在上林苑里带着皇子下田耕种,并且还把收成的大米赏给勋贵,提醒他们勿忘苦难,勤俭节约。

可自先帝登基后,这一传统便被废了。

准确说是先帝没让皇子体验下地的苦,但自己就和朱元璋般抠得要死的,活成一副苦谁都不能苦孩子的“慈父”模样。

也是因为这个德行,文帝的儿子还算节俭,可先帝的儿子……

唉!就没几个不超支的。

“陛下这车是不是该换了?”刘非打量着破破烂烂的御驾,嘴角抽搐道:“这是阿父的御驾?”

“准确说是惠帝的御驾。”刘瑞敲敲一旁的木头,满意道:“很结实,应该还能用上十年。”

“十……您真节俭。”刘非还是长乐宫皇子时,刘瑞就已财富自由,然后过得比不受宠的刘发还要拮据

“节俭?你是没见上林苑的马政和墨者工坊有多烧钱。”如果今日宗室开会,估计刘非还是得坐小孩那桌:“高台也就一百金的事儿,但墨者工坊半月就要烧掉千金……而且还听不得响。”

“千金?”离京时也就拿了一万金的刘非终于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