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851节(1 / 3)

加入书签

朱文奎自是无法拒绝。

等一行人抵达奉天殿外时,已有三百余匠人在忙碌,一根根粗大的柱子就躺在一侧的空地上,一个高大的三脚架搭建了起来,上面还穿着绳索,挂着滑轮。

朱文奎对这种起吊三脚架已不陌生,这种工具在会通河工程中就大量使用,新都修筑更是应用广泛,节省了大量人力。

“只有三百多匠人吗?”

朱文奎清楚立柱的工作量很大,但此时这里的匠人却不多。

蔡信走了过来,行礼之后,笑着说:“冬日太冷,放了许多匠人回家,为了这奉天殿立柱,特意调来三百匠人,可别小看他们人少,做起事来,可是惊人的厉害。来,准备立柱吧,太子还请一旁观瞻。”

太子遇袭?

奉天殿的柱子皆是最珍贵的楠木,为了这些木材,耗费的人力与物力难以估量。

朱文奎知道,这些楠木多取材于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原始森林之中,那里充满了毒蛇猛兽,一些砍木队进去一千人,活着出来的只有七百多,江西百姓因此闹事,不是没有缘由。

从山里砍伐出来,经过千山万水,跨越几千里抵达北平,之后是匠人检查,加工,上漆。奉天殿需要七十二根柱子,外侧是三十二根檐柱,负责承接下檐的重量,内侧是四十根金柱,负责支撑起大殿的上层重量。

金柱分外金柱和内金柱,内金柱有六根,安置于龙椅两侧位置,这六根柱子直径三尺多,高度四丈多,单根重量大致一万二千斤,全名为沥粉贴金江山万代升转蟠龙柱。

这次立柱,主要是外围立柱,是一种尝试与试验,观察立柱是否满足设计标尺,稳固程度与美观效果,并非是立柱之后马上搭建梁架。

寒冬之下,北平的匠人与民工大部已回家,整个施工场只留守了六万余民工、匠人,但这些人分散在不同区域,就显得寥寥。

朱文奎站在寒冷的广场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匠人用绳子套栓在楠木一端,绳子之下垫有芦苇席,有经验丰富的匠人打了结,检查数次,才命十人操作三脚架,拉动绳索,绳索通过三脚架上的滑轮,配重晃动,随着力的传导,一根楠木缓缓被提起。

杨溥看着三角架与滑轮,感叹地说:“原本需用近百人立柱,而今操作,最低只需二十人,如此器物可谓是巧夺天工,殿下了解这种架子的原理否?”

匠人扶着柱子,生怕柱子失稳摔落。

朱文奎看着眼前的一幕,说:“先生,父皇说这种三脚架叫简易龙门吊,是一种力学的应用,与撬动石头的杠杆原理差不多,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杠杆。在格物学中对这种应用作了论述,听闻国子监匠学院已经在摸索、检验力的公式,学生尚未修习到那个程度。”

杨溥对于这种设计很是赞佩,见朱文奎说起国子监匠学院,便接着说:“匠学院与龙江船厂等制造的蒸汽机船只已趋近成熟,前段时间京师发来消息,说郁阁带医官下福建,水师便动用了二十艘蒸汽机船为其所用。”

朱文奎想起郁新,不由地脸上浮现出笑意:“昨夜里,学生还梦到了郁先生。”

“哦,他可说了些什么?”

姚广孝掐着佛珠缓缓走了过来,轻施一礼。

朱文奎对姚广孝还礼,回忆着说:“梦里我正在修习课业,郁先生站在窗外,喊了声‘殿下’,我起身走至窗边时,郁先生叮嘱我,定不能忘百姓之苦,当以社稷千秋为重,切勿贪图个人私利与享受。”

“还说知县贪婪无度,为害一县。知府贪污横行,为害一府。布政使横征暴敛,为害一省。而天子昏庸无道,则害一国,七千万百姓遭其害……”

杨溥听闻,连连称奇,不忘加劝:“郁阁说得极有道理,万望太子谨记于心。”

姚广孝凝眸,佛珠不再转动,花白的头发与胡须迎风而动,询问:“殿下,后来呢?”

“后来?”

朱文奎搜寻着记忆,缓声说:“后来记不太清楚了,不过最后的时候,郁先生说他要回去了。我出门去送,却已不见先生踪影。”

蔡信看着姚广孝凝重的脸色,不由地说:“姚师父,这该不会是有什么预兆吧?”

古人信梦,认为梦见的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指引,指向吉凶祸福。

姚广孝沉重地走了两步,开口道:“临窗而不入,人与人隔出一线。托言劝东宫,忠心天日可鉴,然不待人送,随风而消,这恐怕不是什么吉兆。”

朱文奎知道姚广孝通晓奇门,担心地问:“可有化解之法?郁先生为人忠信,虽有些严肃,却也是处处为国着想。”

姚广孝摇了摇头:“我们在北平,郁阁在福建,纵有吉凶,我们也来不及,这其中自有天命,我们还是顺天而为吧。”

朱文奎重重点头。

就在此时,龙门架上的绳索突然断裂,被吊起参天的粗大楠木顿时失稳,底下的匠人来不及闪避,被倒下来的楠木重重砸在身上,瞬间就喷血而亡。

一万多斤的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