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262节(1 / 3)

加入书签

在肃清整个辽东地区,并让光复后军深入建州,清剿那里的建州核心地带,赫图阿拉以后,光烈天子朱由榔,正式废除了辽东都司建制,改称辽宁。

这个名字不言而喻,辽宁辽宁,辽事安宁,过去自万历以来,朝中都把东北方向的边患称为“辽事”、“辽患”,连崇祯加饷的名号,也是“辽饷”,辽宁之名,大概就和元朝灭掉西夏后,将那里改称为“宁夏”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都司的废除,更是众人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因为事实上,从嘉靖以后,大明所谓的都司制度,早就名存实亡了,毕竟卫所制都已经解体了,弄个都司在那,你指挥谁?光杆司令而已。

但重设的经略使司,却是个新鲜玩意

大明是有经略使这个说法的,熊廷弼、孙承宗都干过,但“经略使司”还是头一次,但随着上面公文的下达,大家也逐渐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所谓经略使司,大约就是介于都司和布政使司之间的说法,也就是“半军管地区”。

一方面,朝廷会在辽宁地区逐步建立府、县建制,比如沈阳、东宁(今辽阳地区),今年下半年都会从卫所改为县制。

但除了这些核心地区外,其他大多数地区,由于情势复杂,还是要军管的,但由于卫所体制已经不复存在,此时辽东也没有什么边军一说了,所以经略使司同时也兼顾军管和羁縻招抚周边部落的任务。

直到逐渐完成辽东地区的开发和汉化以后,府县越来越多,军管地区越来越少,便可以逐渐变成和内地一样的布政使司统辖。

而此时沈阳城中,朱由榔和一大臣们,也正因为这件事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因为战争结束后,一个重要问题摆在了君臣眼前。

那就是军事体制问题。

过去嘛,一切为了打仗,打仗就是一切

全国所有可战之兵,都是集中在几支野战部队中的,以便随时应对突发局势,并且可以随时出征。

但现在不同了,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要考虑守天下的问题了。

比如眼下,由于之前就已经废除了名存实亡的卫所制度,如辽宁、山西、陕西,这些靠近边地的半军事地区,该怎么处置?

直接派军队驻防?拜托,仅辽宁,也就是原辽东、辽西地区,林林总总就是几十个卫城,少说也得几万人才够吧,以现在光复军全募军银饷的待遇,辽宁加上北直两省的税赋都不够养的。

实在是没必要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很简单,也没有其他选项可言,但只是具体规划上,却还是有许多细节值得讨论。

核心问题,其实就是军制,也就是所谓募兵制的局限性。

从明中期,卫所败坏以后,大明朝便只能用募兵打仗,但募兵这东西,是有局限性的,确切的说,比较适合在野战部队中施行,但在如辽宁或是陕西这种边防地区,就不太合适了。

一方面,是消耗太大,养一个募兵,需要财政直接拨款,边区本来经济就困难,再这样搞,很容易造成民生困难。

另一方面,也的确是浪费,毕竟真要正面出击作战,完全可以直接调动野战部队出击,长期在边疆保持募军,很容易造成五代那种穷兵黩武的问题。

对此,刚刚被从左都御史位置上,出任新的辽宁经略使的王夫之提出了一个颇有可行性,且一举多得的建议。

重建各省都司

当刚听到这个建议时,众多宰相都觉得荒谬,毕竟朝廷才刚刚废除了各地都司,而且都司也早就成空壳了,莫非还要恢复卫所不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但朱由榔等人略做思考,却是马上反应了过来

这的确是一步妙棋

王夫之所言的都司,并不是过去作为一省卫所最高长官的都司。

按他的说法,现在的大明的确是没有卫所了,但却有另一股庞大的准武装力量——民兵。

是的,当初为了北伐,能够快速补充足够的有效兵源,江南各地都在农闲时进行了广泛的民兵训练。

王夫之认为,完全可以把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并持续下去。

尤其是北方,其实更合适,朝廷出钱粮、农具,并且划分土地,安置流民,而这些获得了土地的流民,便可以在边地安顿下来,并在农闲时进行固定的军事训练。

以轮流执勤的方式就近应召入边防军参与边防。

应召服役时,朝廷给予部分薪饷补贴,但这种轮流服役,时间不长,又不至于造成太大负担。

而且这些边户可以聚集于堡寨、卫城,本身就是对周边以及境内的游牧、游猎部落的常态威慑。

这是“寓兵于民”。

而过去,民兵主要是由各地府县主官来组织,王夫之以为这毕竟是军政不分,过去战时特殊时期,倒也罢了,日后肯定不能长期维持。

既然如此,干脆就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