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258节(2 / 3)

加入书签

光也十分合格。他此次前来楚国,又正是为了“贸易战”,所以立刻就发现了楚国自己并没有认真隐藏,只是众人习惯性忽视的重要情报。

不过他也没有两千年后的考古学家,因高屋建瓴所推断出的那么全面,只发觉楚国手工业衰败,就表明自己能贩卖更多的货物,给东迁后生活质量下降许多的楚国大贵族。这些楚国大贵族为了购买更多的货物,掉入“改粮为棉麻”陷阱中的可能性就更大。

不仅如此,楚国官造工坊极其缺乏技艺高超的工匠,连楚王所用的器皿上据说花纹都不多。他完全可以培养技艺高超的工匠作为探子,进入楚国官造工坊打探楚国武器制造的消息。

只要知道楚国几座官造武器工坊出品武器的大致数量,就能从数量增减中看出楚国是否有出兵的打算。

吕不韦已经胡子一大把,也忍不住握住拳头使劲挥舞了两下。

在咸阳的时候,他虽然离秦王很近,却除了结交其他贵族,广召门客,能做的事很少。

那时他以为贵族就是如此,将商场上的勾心斗角用在官场便足够。但朱襄公却说他的能力不应该用在这上面。

“对夏同雪中送炭,让你有了在秦国建功立业的机会。你要用自己的本事立下真正的无可辩驳的功劳,才能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秦国朝堂真正拥有立足之地。”朱襄以自己做例子,“我现在可以自由出入咸阳宫,是因为我是太子妻弟吗?不,因为我是秦国最会种田的长平君。”

“吕不韦,你的富贵已经足够,剩下的是对青史留名的渴望,那你就不该被眼前的富贵和名声迷住双眼。”

朱襄南下的途中,第一次与吕不韦真诚地聊了一次。

吕不韦其实不太懂朱襄所说的话。但不懂没关系,他只要知道,朱襄为他指出了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没错。

我要跟朱襄公立功去!

不是因为我帮助了太子子楚回国而身居高位,而是一步一步踏着切实的功劳走向高位!

对吕不韦而言,就是将自己最擅长的囤积居奇,换成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生意积累本钱。虽不擅长,但也不惧。

吕不韦本以为自己需要等待很久,才能看到楚国的虚弱,才能大展手脚。

没想到刚来楚国不久,他就以商人和政客双重角度,发现了楚国的虚弱。

吕不韦兴奋之余,又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想太多,贸然行动会不会打乱朱襄公的计划。

他赶紧回到吴郡请教朱襄。

朱襄听了吕不韦的判断之后,立刻就将楚国手工业的衰落与楚国都城北迁联系起来。

他还看出了楚国另一个弱点,一个比楚国容易陷入贸易战,更为致命的缺点。

吴郡与长江南岸后世属于南通市地区常有通商,交易中能得到许多楚国本地铸造的精美货币。封君麾下的楚商豪富,常用金币结算货物。

虽说金比青铜器软,可能更好雕刻,但仅从花纹上来看,此地封君治下的工匠可能不少。

对比楚王所用青铜器连精美的花纹都变粗狂,还要招揽外国工匠为自己打造器皿,楚国封君的生活可能还稍好一些。

靠近长江的沿海一带,还不是楚国传统贵族的封地。那么楚国屈、景、昭三大贵族的封地,是不是更加繁盛?

楚国改革终止后,保持着最为完善和落后的贵族与国王共治制度。屈、景、昭就是贵族一派的领头者。

三大贵族都是脱胎于楚国宗室。用后世更熟悉的情况来对比,楚国此时政治体制与清朝刚入关时类似。楚国就是“旗主宗王共治”,屈、景、昭的族长就是“最大的三个旗主”,其他封君就是“小旗主”。

在郢都时,三大贵族各占据一片城区,称“昭闾”“屈闾”和“景闾”。楚国主持宗庙祭祀的官职叫“三闾大夫”,管理在郢都中的三大家族子弟,也是其最重要的职责。这一点也和清朝宗人府类似。

楚王名义上“八旗共主”,实际上只能直接掌管“上三旗”。

郢都一战,“上三旗”损失惨重,楚王在楚国的权力消退。消退的程度,从楚王新都手工业的倒退,与楚国其他封地手工业的比较,就能较为直观地得出。

文明跨度长的好处,不仅仅是后人能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找到“先例”,朱襄这种莫名来到过去的穿越者,也能从类似的“将来”倒推出楚国正面临的困境,以及要让楚国陷入更大的困境,可以添一把火的地方。

朱襄思维豁然开朗,然后心头一跳。

他敢确定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后世无数和楚国相似情况的国家都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自己主动出击,是不是有可能让楚国分裂,甚至……提前覆灭?

朱襄赶紧让自己这可怕的想法打住,但又立刻嘲笑自己伪善。

秦国要统一天下,楚国是敌人,秦楚注定将有多次大战。自己出不出手,两国交战都会死伤无数。

不如速胜。

若不是求速胜,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