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143节(2 / 3)

加入书签

能让他们撑一阵子。

朱襄忙碌起来。

大江河的洪峰因为上游来水还未退去,但小渠沟小河流的水在天气放晴之后就很快退去,农人们能重返家园。

趁着雨停,他们来不及整修被洪水冲坏的房屋,全力投入抢救田地中。

挖沟渠排出多余的水,将倒伏的粟杆扶正,清理掉腐烂的杂草。农人们在田地中不断忙碌,很多人一整天都吃不下一口饭。

朱襄看着在淤泥中露出来的钉螺心头一梗,但阻止的话被他咽了下去。

果然,暴雨再次让疫水蔓延。大灾后必有大疫。

但他已经看到了大疫的苗头,却什么也做不了。他无法阻拦农人去淤泥中清理他们的粟他们一家人活命的希望,他也无法让农人做好预防血吸虫的准备。

因为他拿不出那么多大蒜那么多油脂那么多布,也不可能让农人按时更换。

农人们的衣服很少,为了不被雨水泡烂,他们大部分人身裹淤泥,赤身下田,若是女子,可能会在身上捆一点草遮掩一下。

有些女子都不在乎这些,男人们在田地里怎么耕种,她们也在田地里怎么耕种。没有人去评价她们的身体。

这一幕不是因为这个时代多开明,对女子多友好。而是这个时代太苦了,所以在地里耕种的女人和男人一样都不算人。

即便到了封建末期,礼教枷锁浓重的时代,在田里耕种的女人也一样。

朱襄观察了农人忙碌的情况后,得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教导农人,用地面较为干燥、没有生物存在的淤泥裹住身体,勉强可以隔绝一部分寄生虫。

但踩进淤泥的脚和腿没有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朱襄只能让人全力备好草药,等洪水退去,粮食收割之后,再进行疫情治理。

即便他知道那时候再治理,基本都是安慰剂效应,用处不大。

又是一日,高地上的老弱妇孺农人基本都回到了田地,河道里的水也逐渐退去。

今年老天似乎没有把黎民逼到绝路,李冰最终顶住了压力,在李牧的帮助下,守住了两座重要堤坝,既保护了成都城,也保护了成都平原主要产粮区。

但除了成都城内的富人们,其他平民脸上都没有笑容。

因为他们保住了两座堤坝,也只保住了两座堤坝。

而四川盆地除了成都平原,还有许多丘陵和山区,这些地方都被放弃了。

他们暂住过的涪城,还有成都城附近、后世被称为金堂的地方,全部都变成了一片汪洋。

朱襄想,或许他们能守住堤坝,自己的努力其实很小,老天也并未开眼,而是其他河水蔓延的地方起到了泄洪的作用。

因为他们只能守住两座重要堤坝。

成都平原重要产粮区没有绝收,能收获大概十之八、九的粮食。

但更广阔的区域,只能有六个字来形容,“秋大水,禾无苗”。

这是《春秋》中时常出现的六个字,如今出现在了蜀郡。

“我要去巴郡借粮。”李冰道,“朱襄,你暂代郡守一职。”

朱襄道:“巴郡可能也遭遇了洪水。”

李冰苦笑:“巴郡的主要城池在山上,他们会好许多。而且,巴郡豪强林立,基本没有平民立足之地。所以他们的粮食会很多,很多。”

朱襄略一沉思,明白了李冰的话。

巴郡因为基本在山区,以开矿富裕,所以比蜀郡还要闭塞。虽说巴郡也已经废国立郡县,但比蜀郡更像是一个独立王国。

在这样的独立王国,即便遭遇了洪灾,李冰也能借到粮,因为他们的平民相当于奴隶,根本不算人,不用吃粮食。

李冰此举,就是只顾蜀郡的平民,不顾巴郡可能比蜀郡更惨的平民。

朱襄心里不赞同,但心里说不出阻止的话。

人能顾得上眼前就不错了,即便同为秦国人,李冰是蜀郡的官,他就要优先管着蜀郡的平民少饿死。

何况,李冰不是带兵去造反,抢夺巴郡的粮食。

他只是去借粮,让巴郡郡守为他和巴郡豪强牵个头,卖一下脸面而已。至于别人给不给粮食,给多少粮食,是别人说了算。

但朱襄知道,李冰肯定能借得到粮食。

成都平原即便还没有都江堰,也是西南最为富庶的地方。其中蜀锦和南北往来的货物,都是巴郡豪强所希求的奢侈物品。

他们讨好了李冰,李冰就会在商路上给他们行个方便。

郡守府有从巴郡来的官吏,他为李冰介绍了巴郡主要的豪强。

巴郡的豪强以巴为姓氏,曾经被秦王尊为巴人的领袖。现在立郡县之后,虽然他们没有了这个名誉,但在巴郡仍旧如国王一样尊贵。

他们发现了丹砂矿后,财力更胜一筹。巴氏所在县城中,三分之二都是他们的族人,剩下的人也依仗他们存活。他们有独立的武装,铸造了高耸的堡垒,所在的县城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