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九十一章穴陵术(一)(1 / 2)

加入书签

我们登上最高处,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山谷,耗子看了一阵,又拿出纸笔来画了半天,最后在一个位置画个圈:“这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地宫应该在这里,它的口应该是这个地方。”

我们下了山坡,在密林穿行,绕来绕去,来到了一大片开阔地附近,这里只长着浓密的荒草和低矮的灌木,没有高大的树木。

耗子看了看,走到一个位置站住,说:“老大,这里应该就是地宫入口的位置,我们可以从这里……”

“从这里不行,”我说:“地宫的入口是被断龙石封住的,你从它的入口挖下去,正好挖到断龙石,那石头至少有几百吨,你怎么办?”

“可是……”

“不用可是,”我说:“从这里走是不对的。海灵子的记录是在这附近有个水塘,他从水塘潜下去,看到一个洞口,从这个水下的洞口进入了地宫。后来他的徒子徒孙,直到吉辛子他们,都是从那个洞口进去的,狄大爷也说他带道士是从水塘潜下去才进入的地宫。也就是说,那个洞口一直敞开着,盘龙图上的说明是在那个入口处的湖边上有块窝头一样巨石,我们应该从那里进去。”

“龙哥,那不对,咱们在山顶上看了,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水塘……”大块头茫然四顾:“这里的地面平整的很啊。”

“那是因为山体滑坡或泥石流把水塘早给淤平了,”我说:“本来那个水塘应该是由一条山涧堰塞而成的一个小堰塞湖,面积是不小的,而且非常深,小的泥石流也淤平不了,但狄大爷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很大的泥石流,这个湖极有可能是那时被淤平的。”

“是哩是哩,俺记起来了,是这里是这里,那个湖、那个湖在这边,嗯,那个大石头也有,你们跟我来。”狄大爷说着,领着我们往西坡走,走不多远,就看见在杂草丛中有一块直径两三米的圆形大石头。

“对咧,果然是这里。你们看,这块石头就是那块湖边的大石头,不过现在已经被埋得差不多啦,只剩下这点露在外面。原来有一丈多高呢。”狄大爷很认真地说着,他用步量了几步,站住,说:“那个水下面的洞口咧,应该就在这个下面了。”

这个地方,离耗子推算的地宫大门有将近三百米的样子。

我估算了一下,石头一丈多高,大概是三到四米,盘龙图上标示说水面离岸七八尺,也就是两三米,那个地宫入口在水下一丈多深,也是三四米的样子,那么从现在的地面到那个地宫入口应该是八到十米深,但盘龙图上说从洞里游进去丈余,然后就向上出水,然后通过一个洞进入地宫,那么里面的那个地宫入口应该是在水面以上,我们要打个竖洞下去得七到八米深。

顿时犯了愁,这可不是个一般的深度,说打洞进去可断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把担心一说,耗子呵呵笑起来:“老大放心,八米深算什么?别忘了,这里都是暄土,用龙甲穴陵铲打个竖洞下去,八米最多一天搞定。”

大块头说:“耗子,你他妈的可别吹牛,我听说挖口七八米深的水井没有十天半个月都搞不完,你一天打八米……”

“嘿嘿,大块头,这可不是吹牛,原来俺老爹专门训练过我这方面的技能,这个在搬山道人那里叫‘穴陵术’,专门用来打盗洞的。搬山道人一般都不会在墓穴的跟前打洞,而是在离墓穴比较远的地方,找个隐蔽之处,比如先种片庄稼地,或先盖所房子,然后再从隐蔽之处打盗洞一直通到墓穴里,都是远程作战,因为他们盗掘过的墓穴四周看不出被盗挖的痕迹,所以认为他们有‘搬山’之能,其实都是瞎扯。我爹训练我这个,就是在农田里挖地瓜窖子的气眼,向下也是七八米的竖井,我们爷儿俩轮番上阵,一天半就搞定,没什么难的。”耗子得意洋洋。

“那就别废话了,赶紧做饭吃饭,然后就开工。”我说:“咱们几个男爷们儿轮番上阵,抓紧时间。”

虽然嘴里说得这么干脆,可我担心的是这个洞打下去要是干洞还好,万一打出水来可真要麻烦,毕竟这里原来是个堰塞湖。

吃过饭,耗子打开自己的背包,从里面拿出三个铲头、六节钢管,其中三节上还带有横柄,呈t字形,两节钢管用丝口接起来不过一米多长,然后安上铲头。那铲头有点象洛阳铲,瓦楞一样,但稍宽,有点象鱼鳞的形状,头部较尖,精钢铸造,十分锋利,这就是龙甲穴陵铲,是搬山道人使用的独门盗墓工具。

耗子选好了位置,先画个圆圈,然后用穴陵产打下去,很快就挖下去一米多,他一边挖一边做技术指导:“大家看好我的方法,这个是‘穴陵术’的紧要处:千万不要把井壁挖歪斜了,也不要挖的坑洼不平,一定要正直平整地挖下去,否则挖深了洞壁容易塌陷,那么里面挖洞的人就要被活埋了。高手挖盗洞,都是一铲接着一铲不回铲,因此铲印在洞壁上紧密相连,就像鱼鳞一样密致整齐,而且在远处看不到挖出来的土。”

耗子挖累了,我们就接替他,但他也不离开,在洞口处指挥。这个洞口并不大,大块头和季洪山勉强能在里面蹲下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