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03 婚丧嫁娶中的面子问题(5 / 5)

加入书签

董先生平时工作比较忙,很难抽出时间回老家走亲访友。今年中秋节,他打算回家一趟,给亲友们带些月饼。自己平时吃的散装月饼挺好,但送礼总不能提着塑料袋吧,得买带礼品包装的。于是,他去超市和商场转了转,这一转不要紧,看着像样点儿的月饼礼盒,少说也要三四百元一盒,里面的月饼一般就四块,顶多六块,包装的成本远远超过了月饼本身。这要是买个十盒八盒的,一个月的薪水恐怕就没了。

董先生和朋友说起这事,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网上有专门卖各式礼品盒的店,可以去网上选一些,然后再买一些品质好的、独立包装的月饼放在礼品盒里,这样既经济又实惠,还不伤体面,不是很好吗?董先生听了朋友的建议,回家的时候,他的礼物得到了亲戚朋友的一致认可。

常言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买礼物不必买太贵的,只要别致,有意义就够了。送家人、长辈、领导、朋友的礼物,最好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样一来,对方满意,自己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最值得称颂的品质。在有些地区,人们非常讲究厚葬,老人去世后,一定要把丧事办得热热闹闹、体体面面的,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孝,未免要招别人白眼和闲话。有些人明明生活不富裕,也不得不大办丧事。

一个人孝不孝顺,不只表现在为老人送终这一件事上,还要看平时对老人是否尊敬、关爱和赡养。老人在世时不管不问,去世后就算花再多的钱,也无非是办给别人看的,与孝顺有什么关系呢?“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这句话讽刺的就是那些在父母生前不尽孝,死后却哭得死去活来的子女。

有一个不孝子拒绝赡养母亲,因为老人向他借了几百元钱没有还,他竟然将62岁的母亲拒之门外,老人一气之下服毒自杀。儿媳没有因老人的去世而感到悲痛,更看重的反而是自己的面子,她说:“丧事必须得好好操办,否则村里人会看笑话的。我们借了4000多元钱,准备给老人办丧事用。”因为老人借了几百元钱没有还,儿子竟然将老人拒之门外,老人气愤得自杀,儿子和儿媳却不惜举债办丧事。这种无耻的事简直是闻所未闻!

还有一对老夫妻,他们的五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有当干部的,有经商的,也有汽车专业户,混得都不错。可在赡养老人的态度上,他们却惊人的一致:谁也不想管。最后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每人每月拿出50元钱作为老人的赡养费。可怜两位老人用这点微不足道的钱艰难地生活着。没过多久,老太太因伤心和饥饿的折磨去世了。这一下,五个儿子争着表孝心,说什么“我们在外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老人的丧事必须得风风光光地办,可不能让别人看笑话”。随后,五个儿子每人拿出5000元钱大操大办,把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都请了来。大家看着桌上的山珍海味,再看看老人枯瘦的面容,心里万分难过。想当初,老人每天在破房子里吃着馒头和咸菜,几个儿子却整天吃香喝辣,连赡养费都推来推去。如今,老人去世了,他们宁愿每人拿出5000元来摆酒设宴,这算哪门子孝心?

对待父母,应该重在“厚养”,而不是“厚葬”。与其在老人去世时讲排场,大操大办,还不如孝在平时,妥善安排好老人晚年生活,让老人颐养天年。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老人去世后的葬礼办得简单一点儿,老人泉下有知,也会心安的。“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表面上看着孝顺,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有一个老人常年卧病在床,儿女们个个在病床前尽心侍奉,老人临终前特意嘱咐:“我死了以后,你们千万不要大操大办,简简单单地火化就行了。我知道你们都孝顺我,即便死了,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老人去世后,儿女们办了一场简单的葬礼,将老人送走了。尽管葬礼简单,但邻里和乡亲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们对老人不尽孝道。

“慎终追远”的意思是,子女除了要慎重地办理父母的后事,还要虔诚地祭拜祖先。清明祭祀扫墓是中国人的传统,扫墓是为了寄托哀思,烧些纸钱未尝不可,但有的人除了纸钱以外,竟然还烧纸做的别墅、豪车、iphone手机、lv包、麻将桌、冥府笔记本电脑……有的人见亲戚朋友在扫墓时买这些东西,怕自己不买没面子,也跟起风来。于是,祖先竟成了他们攀比的工具了。先人已经离去,烧再好的东西都没有意义。

修葺祖坟原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有些人修葺祖坟恐怕并不是出于孝,而是寄托着升官发财的美梦。在他们眼里,升官发财是承蒙祖宗阴德庇佑,就算做了什么缺德事,只要修葺祖坟,哄祖宗开心,就能保佑自己平安无事。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暗示,不少人才愿一掷千金,大修祖坟。

无论是办丧事,还是祭祀祖先、修葺祖坟,最重要的都是虔诚之心。不要把排场和物质当成孝顺的证明,更不要通过尽孝之事去追求权力和财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