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分卷(67)(1 / 3)

加入书签

0

怎么这么快?杨凡讶然。县衙一共有五个粮仓,现在才开放三个而已,怎么就没粮了?不过一想,杨凡立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一中饱私囊。

见杨凡脸上了然的表情,裴宁远叹气:之前开的那三个粮仓你是没见到,粮食大多发霉,现在剩下的两个粮仓里半仓的粮食都不到。而且已经得到消息说,朝廷半个月前就派人去黛山郡和黄原郡赈灾,我们这里的情况相对好些,朝廷估计是不会送粮过来了。

闻言,杨凡想了想,抬头说:换粮吧。

以地换粮,这是杨凡和裴宁远之前商量过的对策之一。

只能这样了。

尽快安排,我们会想到别人也会想到,我们要先他们出手。

你说得对,我这就让人安排去。说完,裴宁远又急匆匆的走了。

在以往,一亩上等良田可以到卖十两,二等良田七至八两,三等良田五两。平常时候一斤大米十五文,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七十斤。裴宁远和杨凡定下标准,一等

良田可换五百斤稻谷,二等良田可换四百斤,三等良田可换两百五十斤。以地换粮之后,这些地还是原先所有者种,他们只上收两成的租。甚至如果以后你想买回自家的田地,只要官方价格的九成就能买回去。

很快,两个山庄要换粮的消息就传遍了抚远县大大小小的村子。

现在粮店的大米一斤才二十文钱,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五十斤大米。而杨凡他们这样的换法,相当于是一两银子才能买到五十斤谷子。这样的换法无疑是亏本的。可是农户们都明白,他们要是这个时候去卖地,一亩上等良田可能还卖不了五两银子。当然,不是他们认清了现实,而是已经有人熬不住去问了地主想卖地。

所以相对于目前的情形,杨凡他们给的价格并不低。而最让农户们放心的是,他们不收回土地。原有土地还是自家种,每年只要上交两成租。他们都知道,地主租赁土地基本都是收三成租。扣除朝廷征收的两成,他们还能拿到六成收入。怎么算都比等着饿死强,家里只要有田地的都开始盘算开了。

杨凡和裴宁远派了管事到各村子,再次说明换粮标准,然后让想要换粮的都到里正那登记。

百姓们刚刚领了县衙发放的粮食,大部分还等着县衙下一次放粮,所以真正拿地换粮的人并不多。这个情形杨凡他们早已预见,所以并不着急。

果然,过了十天,上次发放的粮食大多已经吃完,但是县衙却迟迟没有再次开粮仓的消息。苦苦熬了几天,却听到外面都在传县衙的粮仓已经空了。无论相不相信,听到这个流言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慌。

被百姓们围堵了好几天后,县令终于还是让人出来放话,证实了粮仓确实已经空了的消息。

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家中有农田的回过神之后,立即冲回家里拿了地契找里正,生怕再晚一点杨凡他们就涨价了。

定下这个标准的时候,杨凡和裴宁远就没想过要涨价。两人手中的粮食还剩下不少,分一部分支撑粮店外,剩下的都打算拿去换地。两家的管事忙的团团转,登记、协商、划地,再到换粮,整个过程可一点都不轻松。

只剩大概两个月地里的粮食就能收获,所以很多人只是拿一两亩地出来换粮。为了便于管理,同一个村子换粮的地最好都挨着,要是东一块西一块,看的都晕了。所以忙了好几天才将所有要换的地定下来,然后才能开始真正的以地换粮。

等整个换粮结束之后,林墨竹看到杨凡手里拿着的管事们上交的厚厚一箱地契,都惊呆了:这么多?

这还只是我们家的,子铭那边应该也有这么多。虽然做这些事两人都是一起的,不过换粮却是各自行动。两人协商后各种划了区域,各自负责的村子差不多所以两人拿到的地契应该差不多。

管事已经数过,一共是一千一百三十六亩地,其中一等良田一百三十六亩,二等良田四百九十六亩,三等良田五百零四亩,总价值七千多两。几乎每户都有拿地换粮,这个数量在杨凡的预料之中。

这才是开始,不用等多久,临近几个县的村子得到消息应该就会派人过来询问。我们手里粮食还剩下不少,都换吧,能帮上一点是一点。

果然如杨凡所料,这边抚远县的换粮刚刚结束,没几天就有邻县的人来打探消息。得知杨凡他们还换粮,连忙回去通知各自的村子。于是刚刚忙完的各管事又被派了出去,几个县城转下来结束全部换粮已经是半个后的事情了。

拿到所有地契,杨凡和裴宁远算了一笔账。

虽然刚开始他们并没有打算发国难财,不过一番下来,当初他们花了几万两卖的粮食,现在手上的地契加上粮店的收益,价值却早已远远超过当初的投入。

将账本放下,杨凡拍了拍裴宁远的肩,长舒了口气。

裴宁远也摊在椅子上满足的说:终于完了。

是的,终于完了。换粮结束,农户们手里都有了粮,他们也能功成身退了。

【本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