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xxiaoshuow.com

第241章(1 / 2)

加入书签

然而对上上首赵光义那张不变的笑脸,不少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样的官员,腰杆子又挺直了起来:

后世人自己不都说了吗?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是从兵荒马乱的战乱中走出来的啊!

乱世之中谁还有闲心顾及天下大众,能保全自身就算得上不错了。他们这不过是人之常情,有何难堪的!

甚至有些人还因为前面对于这位的调侃,在心里暗戳戳讽刺道:就连当今这位皇帝陛下,你要说他心里有多少天下么?

恐怕也没有吧!

倒是也有些官员被后世人一语点醒,默然低首反省起自己先前的行径,若有所悟的模样:

他们此前的唯唯诺诺,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为个人生存计,可以不多做责怪。然而时过境迁,在眼下这个虽然还称不上多好,甚至为后世人唾弃鄙夷的朝代。

他们难道真的不可以,比原本未来上的自己,多做一些事情吗?

赵光义把下方一切看在眼里,嘴角笑着的弧度,微乎其微地多出了几分讽刺。

“道教……道教。”

赵煦拧着眉敲着手边的桌面,对着突然被扯进来的宗教陷入沉思。

道教是太/祖开始钦定的国教,其在赵宋一朝的地位因为皇帝的庇佑而有目共睹。尽管赵煦本人对于天尊的信仰只能算得上礼貌式的尊敬,他却也知道自己身边就有着不少信徒。

别的都不用扯远,他十一弟赵佶不就是个活生生的案例?

——等等

他顿住了手上的动作,一个此前被他忽略过去的问题,此刻因为道教的话题,不经意间勾起了皇帝陛下的回忆。

如若他真的年寿不丰,又恰好子嗣艰难——那么他之后该是谁继位?

不好的预感瞬间笼罩住他的全身,脸色又苍白了几分的皇帝,匆匆在脑海中回忆起先前后世人泄露的讯息。

熙丰变法还能被后世上溯为北宋灭亡的祸源,那相比北宋的亡国之君离他的时日并不算遥远。后世人讲南宋联元灭金的时候,说对方比“徽宗”聪明一点,也就是说那徽宗就是那个联金灭辽的皇帝——亡国之君。

徽,善也。谥法上说,元德充美曰徽。

一个皇帝,最能为人称道的竟然是品行方面的善良。这本身就是一种谥法家常用的不动声色的贬低。对应上对方亡国之君的名头,确实算不上冤枉。

然而赵煦只感觉自己的心脏加速着砰砰直跳,敲鼓般的响声直刺入耳膜的深处,刺激着赵家人本来就称不上安定的神经。

除了以上的解释外,徽字的本意是琴上的三股绳,于是后来引申为文人弹琴。

……他有个弟弟。

赵煦颤抖的手,慢慢抓紧了自己的衣袖。

一个自幼就爱好笔墨丹青,对骑马射箭,蹴鞠游戏之类的享乐之事无一不通,对于奇花异石、飞禽走兽也是来者不拒的弟弟。

虽然听上去没用了一点,然而谁叫他是前任皇帝为数不多长大的儿子,是赵煦为数不多的弟弟。

作为一个亲王,他的纵情声色,轻佻纨绔都是可以被皇帝容忍的——赵佶好歹还玩出了点成就,擅长书画金石这样的风雅之物,说出去总比别家混日子的好听。

都是草包,好歹赵佶是个看起来赏心悦目,对着赵煦也颇为听话乖顺乃至于颇为亲近的漂亮草包弟弟。

赵煦努力想让自己不要往那个方向猜测:赵佶不是他剩下弟弟中最为年长的,和他也并非同母,浪荡荒唐的名声全京城应该都有所耳闻。

就算他早死了,挑选皇位候选人也不可能挑上他的头上。

然而,然而……

凡事难道不就该害怕一个万一吗?

他很难不想起宫中那个传言,那个说父皇在赵佶出生之前梦见了李后主,所以对方是后主转世的传言。

那本是宫人们私下用以说明端王为何风流的调笑之言,此刻却平添了三分因果轮回的残酷。

——万一,万一赵佶,真的像李煜那样,作为一个不擅长当皇帝的存在,反而登上皇位了呢?

毕竟再多的理由与借口,都敌不过上天的巧合。如是比他更合适的人选都先一步逝去,或是有人硬要强求呢?

赵煦木着一张脸。

……徽字还有另一个引申义。

叫做被捆绑——囚禁。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能够知道,为什么王安石变法的前提,一定要提庆历新政了。

因为正是他们,是以范仲淹为首的新一代士大夫群体上升到了重要职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代表,有着强烈历史使命感的新风尚,才随着改革的风声席卷了上下。】

笔走龙蛇,翩跹的墨迹晕染开宣纸模样的画面,“庆历新政”四个大字,终于姗姗来迟。

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篇让在场宋人,不论此前是否已经看过,此刻却都忍不住伴着悠然响起的乐声重又沉浸进去的名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